|
华泰 宏观周期联合研究:掘金新疆 - 新时期、新机遇来源:齐发国际官网网站 发布时间:2024-12-20 23:40:30
产品说明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新疆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初现雏形。华泰宏观和周期品团队联合推出“掘金新疆”报告,分析新疆近年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宏观背景、战略定位、产业优势和投资机遇。 近期新疆经济稳步的增长领先全国:2024年前3季度,新疆GDP增长达到5.5%。其中,基建和制造业投资高增长——2023年和今年1-10月,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录得12.4%和6.6%,明显高于全国中等水准(3%和3.4%)。 “新疆优势”进一步凸显:① 外贸孕育新疆增长新动能:新疆和中亚国家的经贸联系在俄乌冲突后更加紧密,2023年新疆出口同比跳升44%、今年前10个月亦高达29%,其中机电出口增速从22年来保持高位;② 人口结构较年轻,七普调查显示新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7.8%,明显低于全国中等水准,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储备和活力。 新疆能源相对成本优势在海外通胀环境下显著增大。疫情后全球大宗商品的价值上涨,国内外能源价差走阔,以煤炭为例,新疆煤炭埋藏浅、煤层厚,相对于晋陕蒙或者东部地区开采时间短、成本低。 “天时地利”助力新疆战略地位全面提升:①能源自给:三大化石能源资源独占鳌头,其中油气当量产量稳居第一,煤炭产量仍有提升空间;②粮食安全:新疆耕地/牧草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25%。且由于跨度远,温差大,适宜玉米、棉花、瓜果等种植及畜牧养殖业;③ 扩大对外开放:作为“一带一路”要塞,拥有边境线多公里,占中国陆地边境线个国家接壤,拥有国家口岸15个。 能源转型助力产业“弯道超车”:截止2023年底,新疆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分别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7%,且由于新疆利用小时数及风光电站建设规模化等优势,度电成本较全国水平具有显著优势。 基础设施建设:新疆交通、水利和能源基建等领域仍有较大投资空间。新疆交通网络覆盖密度明显偏低;多数区域的天然水资源稀缺,对水利工程需求较强。此外,基建结构性高增长有望推高新疆水泥价格、看好区域内公司。 能源:疆煤外运+本地转化,新疆煤炭有望供需双增。新疆已成为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的起点,目前资源输送通道加速建设,外输潜力占优,远期我们亦看好本地能源消费提升,近一步释放能源供给,形成供需双增态势。 化工:依托煤炭原料和工业用电成本优势,大宗化工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及规模化加速,其主要下游产品包括PVC、甲醇、BDO、尿素等,具备低生产成本优势。 基础材料:水利及采矿建设进度较快,有望推动民爆/沥青产量增长,同时,钢管企业亦将受益化工领域建设,其中不锈钢用管企业业绩弹性或最大。 农业:粮食安全战略推进,新疆或将承接更多粮食供给,而具备先进育种等技术的公司或相应有望拓展市场规模。此外,农业规模扩大支撑化肥、农膜等消费增长,新疆玉米产量增长亦有助于提高生物发酵成本优势。 2016年以来,新疆经济增长持续快于全国,GDP占全国比重逐年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2016-2023年,新疆实际GDP年均增长6%,快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的5.7%;2024年前3季度GDP同比增长5.5%,亦高于全国的4.8%。从人均GDP来看,2023年,新疆人均GDP同比增长5.8%,位列全国第7位,高于全国平均的4.75%。从产业结构来看,2016年以来新疆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提升,从2016年的35.8%上升至2023年的40.3%。 基建投资和工业项目投入带动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增速明显超过全国水平。根据新疆统计局数据,2023年新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2.4%,增速高于全国(3.0%)。其中工业投资(主要包括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32.6%;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7.4%,增速比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22年的39.6%提高到44.9%,拉动整体投资增长10.8个百分点。 新疆和中亚国家的经贸联系在俄乌冲突后愈发紧密,推动新疆出口实现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支持,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叠加中欧班列线路的开通和完善,新疆出口增速高达68%,2023年仍高达44%,出口占GDP的比重也从2021年的7%提高至15%。今年前10个月,新疆出口同比增速高达29%,快于全国的6.7%。其中,喀什的出口贸易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迅猛发展,2022-23年喀什的出口增速分别高达111%、71%,今年前10个月,喀什地区的出口增速高达31.4%。 分品类而言,新疆外贸在能源、纺织品等领域保持较快增长,而2022年以后机电增速亦大幅提升。从主要出口产品来看,机电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农产品等是新疆的主要出口商品,其中机电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占比近年来整体呈上行趋势,2023年两者的比重分别为36%、33%;尤其是机电产品出口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录得59%、63%的同比增速,2024年1-11月亦维持在41%的高增长区间;但农产品、鞋靴的出口占比2023年已回落至8.8%、3.4%。 此外,周边国家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区域间贸易合作的深化,为新疆外贸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出口目的地来看,中亚五国是新疆的首要贸易伙伴,2023年中亚五国占新疆总出口的比重高达88%、较2021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俄罗斯是新疆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2023年占新疆总出口的比重约为6%,近年来这一比重总体平稳。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基建和新兴产业发展以及资源型产业的持续壮大,为外来人口特别是年轻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并通过降低落户门槛、提供税收优惠和就业补贴等政策吸引更多人口流入。具体看,新疆常住人口从2016年的2,428万人上升至2023年的2,598万人,从常住人口增速来看,新疆明显高于周边的西部大省,比如内蒙古和甘肃,与广东增速基本相当。其中:2016-2020年,新疆常住人口年均增长41万人,年均增速为1.6%,人口净流入规模年均约27万人;疫后新疆常住人口增长放缓、人口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2021-2022年新疆人口年均净流出约3万人;2023年新疆人口恢复净流入,常住人口达2,598万人,较2022年增加11万人,其中人口净流入约9万人(图表11-12)。 新疆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较高,显示出人口结构的年轻化特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储备和活力。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新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8.7%,在全国各省份的老龄人口比例中仅略高于西藏。与全国均值相比,新疆0-14岁人口比重高出约4.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高出约2.9个百分点,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则低于全国约7.4个百分点,体现出新疆人口结构的相对年轻化和较低的老龄化程度(图表13-14)。 疫情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外能源价差走阔,而新疆作为能源及农产品资源禀赋大省、能源的相对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2022年俄乌冲突后国内外能源价差再度走阔,以煤炭、天然气和原油为代表的主要能源国内价格低于国际价格约10-50个百分点,中国居民和商业用电价格亦低于欧美主要国家。同时,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和效率优势加速提升,如2020年以来,截至今年10月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全部工业品PPI指数的累计涨幅比欧美低30-40个百分点。以煤炭为例,鉴于资源禀赋优异,煤炭开采成本优势尤为突出。新疆煤炭开采成本低于晋陕蒙产区,同时新疆单位热值煤炭价格较国内其他地区价格低50%左右,较国际价格低60%以上。 新疆能源资源得天独厚,油气丰饶,风光独好。化石能源方面,新疆三大化石能源资源独占鳌头,煤、油、气预测资源量均位居全国之首,油气当量产量稳居第一,煤炭产量仍有提升空间。截至2023年,新疆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储量占全国储量占比均在国内各省中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16.5%/17.6%/17.5%。新疆在非常规油气资源方面的矿产储量同样较丰富,如油页岩、天然沥青的储量占全国储量占比达到18.9%/64.4%。产量角度,2015年-2024年10月,新疆的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比重逐渐下降,但始终超过15%,其原煤和原油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呈现上升趋势,2024年1-10月期间,新疆原煤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10%,原油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15%,其中原煤产量提升尤为明显,在2015-2023年间的年化增速超过15%(图表22-23)。具体看: 石油:资源量方面,目前新疆石油预测资源量为230万吨,约占我国石油预测资源量的四分之一,位列全国首位;产能方面,根据Global Energy Monitor和我们的不完全统计(天然气同),截至2024年4月约占全国产能19%;产量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新疆统计局数据(天然气同),2023年新疆产量为3270.1万吨原油(0.5亿吨标煤),贡献全国产量16%,位列全国第二。 天然气:资源量方面,新疆油气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三大油气沉积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含油气沉积盆地,预测油气资源量184亿吨,其中石油资源量101亿吨,天然气8.3万亿立方米,是我国“西气东输”的起点;目前新疆天然气预测资源量为17.5万亿立方米,约占我国天然气总预测资源量的四分之一,亦位列全国首位;产能方面,截至2024年4月约占全国产能24%;产量方面,2023年新疆天然气产量为417.3亿立方米(0.6亿吨标煤),贡献全国产量18%,位列全国第二。 煤炭:资源量方面,新疆煤炭预测资源量为2.19万亿吨原煤,约占我国煤炭预测资源量的40.6%;新疆准东占据疆煤半壁江山,截至2024年1月准东经济开发区已核准煤矿16处,核准产能2.08亿吨,到2024年末计划煤炭产量2亿吨以上,主要以开发煤电、煤化工等示范性项目为主,合理优化布局大型工业园区,同时参与疆煤外运和疆电外送项目。产量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新疆原煤产量为4.6亿吨,约占全国产量13%,排名第四,煤炭产量相对资源储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图表26)。 新疆特殊气候条件和地域广阔的特点使其在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作为中国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的土地资源可谓得天独厚,山脉冰川草原绿洲等地理形态多元,其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草地和牧草地面积分别约占全国的20%和25%。同时,由于南北疆跨度远,南疆属暖温带、北疆属中温带,年日照时间长达2500-3500小时,气候适宜开展玉米棉花瓜果等种植及畜牧养殖业(图表28-29)。 粮食和经济作物方面,新疆粮食产量增速在近5年明显提升,复合增速超过7%,2023年新疆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3%。其中小麦和玉米产量占全国比重在近年有明显提升,而中国棉花产量超过90%均来自新疆,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比例仍在提升。新疆棉花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尤其是长绒棉,被誉为棉花中的精品。2022年新疆棉花单产为151公斤/亩、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9公斤/亩(图表30-33)。 水果方面,新疆光热丰富,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苹果、梨、葡萄等多种水果。新疆水果作物主要以苹果、梨、葡萄、杏、核桃等为主,过去20年间新疆水果产量占全国比重不断上升,2023年占比达到5.3%,产量年复合增速7.5%,其中苹果和梨的产量在过去20年占全国产量比重不断提升,2023年分别达到4.4%/8.1%,而新疆葡萄产量占全国比重长期超过20%(图表34-35)。 牛羊养殖方面,新疆作为牛羊畜牧大省,其牛羊肉产量占全国比重较高,牛肉和羊肉产量占全国比重在2023年分别达到7.8%/12%,2000年至2023年期间新疆牛羊肉产量年化增速达到4.3%,截至2023年占全国牛羊肉产量占比超过17%,是我国第二大的羊肉生产省、第三大的牛肉生产省(图表36-39)。 生猪养殖方面,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在国内扩散后,由于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而较少出现疫情案例,叠加当地的低价玉米使得饲料成本相应具备优势,2019年-2022年新疆的生猪养殖成本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2022年新疆的大规模养猪场和中规模养猪场的平均成本约17.0元/公斤、16.0元/公斤,分别较全国水平低0.44元/公斤、2.3元/公斤。当地上市公司天康生物更为典型,2019-2022年养猪完全成本约16.9元/公斤、领先其他上市公司成本约4.8元/公斤(图表40-41)。 新疆幅员辽阔,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巴经济走廊交会处,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新疆行政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拥有边境线多公里,占中国陆地边境线个国家接壤;拥有国家口岸15个,省级口岸12个,是“一带一路”要道。新疆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是我国中欧班列通往中亚、欧洲最主要的铁路口岸。截至2024年8月30日,新疆两个铁路口岸全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达10037列,同比增长9%,较去年提前20天突破1万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2023年中欧班列承载的贸易额超过750亿美元,比前三年的平均值增长了50%,十年间,中欧班列承载的进出口货值占中欧货物进出口额的比例从0.3%增长到6%,在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保障物流畅通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在财政政策发力与西部大开发战略驱动下,2022年以来新疆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和完成率、重点项目数量和平均规模均趋于提升。新疆坚持以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新疆扩投资、调结构、稳增长、增动能,2024年重点项目投资中现代化产业投资项目居多。 新疆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和完成率快速增长。根据新疆统计局数据,2023年新疆计划总投资10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投资同比增长54.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4.8%,贡献率高达142.8%;其中50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投资增长62.4%,100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投资增长59.6%。 新疆重点项目投资数量持续增长、平均规模趋于提升。2024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430项,总投资3.3万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500亿元以上,我们测算项目数量同比增加30项,总投资增加6077亿元,单个项目平均总投资规模76.65亿元,分别较2021年增加23%和63%,显示出新疆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且储备项目投资潜力大。今年前8个月,新疆重点项目按照实物工作量累计完成投资2454亿元,为2024年度计划的70%;自治区千亿元级、南疆百亿元级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367亿元,其中自治区千亿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191亿元,南疆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76亿元。 新疆风光资源丰盈,尽显天地馈赠,2021年以来风电、光伏项目实现发电平价上网,大规模风光发电站建设具备较强投资效益,新疆亦成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新疆着力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规模化开发建设,目前建成了哈密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并在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吐鲁番市、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等地建成百万千瓦级新能源集聚区。截至2023年,新疆新能源装机占全国的6%左右,且2023年录得50.6%的高增长,其中太阳能发电量位居全国各省首位。具体而言,资源禀赋上看: 风能方面,“三山夹两盆”地形造就新疆风多、风大的气候特征,使其成为我国风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利用小时数领先,其中I类资源区2022年实际利用小时数可达2716为全国最高。体现在装机端,截止2023年底,新疆风电装机容量32.58GW,占总装机容量的22.79%。 光伏方面,新疆因其主要为大面积戈壁、沙漠、平原构成的地貌特征,叠加地广人稀和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其中I类资源区2022年实际小时数为1526,而2021年实际小时数1597为全国最高。 新疆基建承担着服务现代化产业转型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服务于“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经历过2017年的投资高峰后,新疆基建投资震荡下行,并于2022年以来持续较快回升,我们梳理新疆铁路、公路、水利、能源等不同类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现状及在建项目,认为新疆交通、水利和能源基建等领域仍有较大投资空间。 首先,新疆交通网络覆盖深度相比国家同期水平仍然偏低,基础建设首先集中于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航空及管道协同的交通建设。根据国务院于2024年5月3日批复同意的《新疆尔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新疆要优化综合立体交通和物流网络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构筑东联西出、南北畅通的战略骨干通道和‘四环’为骨架的疆内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而根据新疆“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1)公路方面,新疆公路总里程要达到22万公里(含新疆兵团),其中高速(一级)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万公里以上。全面建成北疆环准噶尔盆地、南疆环塔里木盆地高速化环线)铁路方面,优化铁路网络布局,建设伊宁至阿克苏铁路、罗布泊至若羌铁路等项目,打通南北大通道;构建以兰新高铁为骨干,以南北疆铁路为两翼的“四环”铁路网络;3)民航方面,加快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支线机场,推进部分机场二跑道前期工作。 同时,新疆水利建设方面也表现出较大增长弹性——2022年以来逐年稳步增长,2023-2024年每年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最近十年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580亿元,最近三年复合增速超过16%,我们预计至2025年仍将有较快增速。具体来说,由于降雨量低,除了伊犁地区外,新疆其他区域的天然水资源仍然偏稀缺,对于水利工程需求较强(图表61)。 此外,“中吉乌”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开工有望开展“硬联通”新阶段,深度推进与中亚在能源、经贸、基础设施等多领域合作。2022年1月,中国与中亚五国元首共同宣布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2022年12月,自治区政府经贸代表团赴中亚三国开展经贸合作之旅。2023年3月,新疆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率中国新疆友好交流访问团出访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三国,11月出访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进一步推动与中亚国家在经贸、基础设施、科教人文、能源与绿色发展等多领域合作。2023年11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我国西北延边地区首个自贸试验区,努力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2024年4月23日,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召开,6月中国(新疆)-中亚科技合作论坛、中国-中亚气象合作论坛、中国-亚欧博览会等集中召开,9月中国-中亚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召开,此外,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哈萨克斯坦地方合作论坛也已召开,新疆在中国主动加大与中亚国家多领域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新疆与中亚的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产业合作上双方优势互补明显,以能源为例,中亚国家普遍风能资源丰富且稳定,光照通透性好,具备发展清洁能源的有利自然环境。加之中亚近几年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当地政府积极寻求合作,新疆企业在多国建设了风电机组等发电设施,绿色能源领域既是中亚国家急需发展的行业,也是中国新疆电力工业的优势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合作前景。 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办,推动中国-中亚交通走廊建设成为主要合作共识,建设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塔城-阿亚古兹铁路)具有重要意义,峰会成果清单还提出“完成中吉乌铁路可研工作,推进该铁路加快落地建设”。为了加快向西开放大通道建设,2024年3月,吐尔尕特口岸成为继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之后新疆第三个运行“口岸直通”模式的公路口岸;5月和8月,被称为“第四物流通道”的国际公路运输系统(TIR)集结中心先后在喀什、乌鲁木齐挂牌运营;9月,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别迭里口岸临时开通,成为中吉两国继伊尔克什坦口岸、吐尔尕特口岸后开放的第三个陆路口岸。 当前中吉乌三国之间的物流干线仍主要依靠公铁联运,中吉乌国际公路货运于2018年2月正式开通,2022年7月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发运,全程采用集装箱铁路+公路的多式联运方式运输。但随着我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公路运输压力显现,对中吉乌铁路的建设需求呼声渐高。根据《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吉乌铁路是中欧班列西线南部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9月15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关于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吉境内段)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协议提出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中吉乌铁路项目吉境内段路线方案可行性研究的所有工作。2024年6月6日,三国政府间协定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今年11月28日,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吉尔吉斯分公司发布《中吉乌铁路(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段)工程施工图审核及相关服务招标公告》,12月13日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正式中标,中标价2.22亿元,显示该项目的境外段将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根据项目招标的概况介绍,该条铁路起自新疆喀什,经吉尔吉斯斯坦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未来可向西亚、南亚延伸,铁路全长约523公里,其中吉尔吉斯境内段线%,将采用“准轨+宽轨”分段模式,计划投资338.8亿元,建设总工期6年。建成后不仅将极大促进三国互联互通,还将有效促进中亚、中欧铁路通道的联通发展。据乌兹别克斯坦方面估算,中吉乌铁路建成后,铁路干线万吨,货物运输时间将缩短7天。对于中国而言,中吉乌铁路修通后,新疆的国际通道由原来的一条变为二条,有望成为中国到欧洲和中东的最短货运路线,将成为西部乃至全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联系的桥梁与枢纽,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最前沿。 考虑到新疆区域资源及建设环境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深耕当地基建市场、项目经验丰富的地方建筑国企有望受益。2024年前三季度,新疆建筑业本年累计新签合同2595亿元,同比+9.0%,扭转了2023年持续下降的趋势,也好于全国的同比-4.7%。作为 “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我们认为未来新疆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中吉乌铁路等重大项目陆续开工,有望对新疆区域的基建投资形成较为明显的拉动。 建筑材料方面,新疆由于区位特殊,当地水泥市场相对独立,水泥价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认为未来新疆基建投资增长有望拉动当地水泥需求,而考虑水泥的运输半径相对较短而重大项目对材料供应的时效性等要求较高,因此本地水泥产能有望率先受益,我们看好在新疆产能占比较高的水泥企业具备较高的销量及盈利弹性。 我们认为新疆能源具有较大开发空间,主要系具备三重禀赋:一是煤、油、气及风、光等资源丰富,产能、产量和资源储量三高;二是能源开发成本低,相比其他能源资源强省经济性好;三是本地能源供需错配显著,新疆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输出地,是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的起点,目前资源输送通道加速建设,外输潜力占优,而远期我们亦看好本地能源消费持续提升,亦会更近一步提升能源供给的释放,形成供需双增态势。 传统能源以煤炭为代表,开发成本和矿井建设成本均有优势。新疆煤炭资源较为集中,大多为整装煤田,储量大、埋藏浅、开采条件好,煤炭开采成本低于晋陕蒙产区,影响新疆煤炭开采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 资源条件优越。新疆煤炭埋藏较浅、煤层较厚,开采深度300m以内的浅层煤炭资源量高达2,500亿吨,适宜建设露天矿,且地质构造较简单,瓦斯气体及地下水含量偏少,整体开采成本较低。 新疆煤田开采时间相对较短,采深较浅。相对于晋陕蒙或者东部地区,新疆煤田大规模开发时间较短、采深较浅的情况下,开采成本也较低,以中东部地区为主的衰老井工矿区因浅层煤矿资源开采殆尽,需要开采深度达800-1,000米煤层,生产率下降的同时通风、排水、抽放瓦斯、巷道维护等支出也较高,导致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偏高。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在矿井建设上也有成本优势。以兖矿能源位于准东煤田的五彩湾矿区四号露天矿为例,建设产能规模1,000万吨/年,并配套1,000万吨洗煤厂,项目总投资仅55亿元(不含矿业权费用),而中国神华在内蒙古的塔然高勒煤矿建设规模同样为1,000万吨/年,并配建1,000万吨洗煤厂,项目总概算达到98.8亿元。 受益风光资源,新疆新能源发电成本领先优势显著。我们基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22年新疆地区风光实际利用小时数以及中电联公布的2023年全国平均风光实际利用小时数,并参考近期全国和新疆地区光伏和风电EPC价格数据,测算新疆风光发电的度电成本LCOE。风电方面,全国/新疆I类/新疆III类风电的LCOE分别为0.21/0.16/0.19元/kWh,具备显著成本优势主要在于利用小时数优势;光伏方面,全国/新疆I类/新疆II类光伏的LCOE分别为0.20/0.17/0.19元/kWh,除利用小时数外光伏EPC成本亦具备优势,主要系1)新疆本土光伏制造商疆材疆用节约运费;2)新疆地广人稀,电站规模较大,有效摊薄成本。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适合作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是我国14个重点建设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以及5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之一,也是我国近几年优质产能释放主产区。新疆煤炭以吐哈、准东、伊犁、库拜四大基地为主,预测资源储量占新疆全省煤炭预测资源储量的64%,新疆煤炭种类齐全,总体以低变质的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的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具有热值高、活性大、不易结渣等特征,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 新疆作为“十四五”规划的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之一,近几年大力推动优质产能释放。在产能核增最集中的2022年,新疆共核增1.5亿吨煤炭产能,占当年核增总产能的55%。据我们自下而上统计,新疆目前有在建或拟建煤矿产能3.4亿吨,其中2025-26年有望投产的煤矿产能有3,510万吨,占2025-26年全国有望投产新增产能约28%,位列晋陕蒙新四大主产区之首。据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预测,除晋陕蒙新以外其它区域煤炭产量到2035年将相对2020年下降40%,尤其是东北、鲁苏皖等主产地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而晋陕蒙新中,新疆煤炭产量随着在建矿批量投产,煤炭产量或将大幅提升。 2020年之后,港口煤价中枢大幅上涨,疆煤外运量也随之大幅上升,2023年外运量超过1亿吨,占当年新疆煤炭总产量约24%。随着总外运量提升,疆煤外运量中汽运占比从2020年的14%提高到2023年的46%,从运输模式上看,铁路运输仍为主力,但汽运为疆煤外运提供灵活边际增量。 疆煤外运铁路构成“一主两翼”,公铁联运提供增量。铁路方面,“一主”指兰新铁路,根据中国铁路,兰新线亿吨/年,其中煤炭运输量实现6977万吨/年,主要供应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和川渝地区;“两翼”分别为临哈线和格库线,临哈线承接吐哈煤田和准东煤田外输量,从内蒙古向京津冀输煤,根据《疆煤外运经济性分析及开发利用政策研究》,临哈线目前单线万吨,临哈线目前在进行双线电气化改造,扩能建设完成后临哈线亿吨;格库线主要承运准东煤田外输量,终点为青海,可转西格、兰青线月格库线全线改造工程完工后,格库线万吨。公路方面,新疆主要有三条国有出疆公路通道,分别为新疆至上海的312国道、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的G30连霍高速、北京至乌鲁木齐的G7京新高速、新疆至青海的315国道。疆煤通过公路出疆主要运往周边区域再进入铁路网络,如通过汽运至甘肃中转后,再通过铁路发运至四川的“引煤入川”通道。 从外运成本来看,疆煤在河西走廊、青海等区域具有较好成本优势,在川渝地区有一定竞争力,再向远运输则受制于运输成本缺乏经济性,疆煤外运量的核心或在于经济性而不是运力。以我们所统计新疆煤矿中位于吐哈和准东区域的煤矿为例,吐哈区域煤炭加权平均生产成本约146元/吨,准东煤炭加权平均生产成本89元/吨,按照铁路货运计价规则,煤炭对应基准价16.3元/吨以及0.098元/吨公里,假设点装费、装卸费等其它费用大约每吨42元,疆煤相对国内其它主产区煤炭在河西走廊区域有较好竞争力,随着运距增加,总成本优势逐渐下降。我们测算远期疆煤外运铁路运输潜力或可达约1.8亿吨/年,假设公路运输均为吐哈/准东到甘肃兰州且参与运输的卡车为10万辆,则公路运力约2.1亿吨/年,公路和铁路运力合计约3.9亿吨/年,若运输卡车数量提升,运力还有提升空间,潜在合计运力相对于2023年约1亿吨外运量仍有较大提升潜力。 就地转化方面,火电是新疆煤炭主要下游消纳方向之一。新疆充足的煤炭资源为火电集群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燃料供应,同时也降低了发电成本。倚仗煤炭资源丰富的禀赋,新疆大力发展火电,截至2023年底新疆电网电厂火电发电量达到3459亿千瓦时,贡献总发电量73.8%;火电带来的燃煤需求亦拉动对疆内煤炭的消费。 新疆火电装机稳定增长,煤炭需求随之上升。根据国网新疆,截至2024年8月新疆火电装机72.27GW,相比2023年新增装机约5.6GW。展望未来,我们根据电力信息共享平台的火电项目核准信息和不完全统计,预计2024/2025/2026年新疆煤电装机容量约为75.0/81.7/93.0GW,CAGR为11.8%,对应年发电量3897/4246/4831亿kWh,煤炭需求量为1.23/1.36/1.52亿吨标煤。 “疆电外送”通道中,目前已投产2条特高压线条规划,未来有望增加新疆本地煤炭转化需求。目前国内已经建成投运的特高压直流项目共20条,其中“疆电外送”直流通道2条,分别为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直流(8GW)、昌吉-古泉±1100千伏直流(12GW)。此外,十四五期间规划在建的“三交九直”项目中,哈密-重庆±800千伏直流工程(8GW)是“疆电外送”直流第三条通道,已经于2023年8月开工,预计将于2025年12月整体投运。“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新增特高压“储备类”项目中疆电(南疆)送电川渝±800千伏直流(8GW)已于2024年9月完成可研。四条直流线GW。 新疆围绕“十四五”规划定位“三基地一通道”,积极建设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我们认为未来新疆煤炭或仍将以就地转化为主,且随着煤化工和煤电等下游产业的发展,可供外运煤炭量或将收缩,而下游需求的持续发展也可能带动上游煤炭产能进一步释放,使得供给增量超出我们预期。 得益于塔里木盆地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钻探技术的不断突破,近年来新疆石油天然气持续增储上产,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保障基地。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新疆油气当量产量达6606万吨,连续3年位居全国首位,其中实现原油产量同比+1.8%至3270.1万吨,实现天然气产量同比+2.6%至417.3亿立方米。今年3月,位于塔里木盆地深地塔科1井钻深突破万米,标志着我国在超深层油气资源获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另据Rystad Energy,近三年新疆石油液体资本开支均维持在57亿美元以上,天然气资本开支近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且25年预计仍将同比增长83%至19.8亿美元,为新疆地区油气产量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新疆既是我国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地,同时来自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通过中国-中亚管道从霍尔果斯进入中国,目前中国-中亚管道A、B、C线年D线亿方/年。据国家管网集团,自2009年投产至2024年11月,霍尔果斯压气站已累计输送中亚天然气超5000亿立方米,为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煤化工方面,新疆依托丰厚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项目,主要下游产品为PVC、甲醇、BDO、尿素等。PVC方面,据百川盈孚和隆众资讯,23/24年新疆PVC产能为460/460万吨,25/26年的在建或新规划产能为50/200万吨;甲醇方面,23/24年新疆甲醇产能为487/487万吨,25/26年的在建或新规划产能为100/0万吨;BDO方面,23/24年新疆BDO产能为103.4/113.8万吨,25/26年的在建或新规划产能为24/10万吨;尿素方面,23/24年新疆尿素产能为823/802万吨,25/26年的在建或新规划产能为132/50万吨。 基于百川盈孚和隆众资讯的产能梳理,我们预测新疆PVC/煤制甲醇/BDO/尿素产能在2023-2026年CAGR将分别达到15.6%/6.4%/12.6%/6.1%;对应到煤炭消耗侧,根据华泰化工组的测算,PVC/煤制甲醇/BDO(电石侧,甲醇的耗煤已在煤制甲醇测算中包括)/尿素的对标煤单耗系数分别为2.90/2.25/2.50/0.89,因此2023年对应煤炭耗量分别为1334/1096/259/732万吨标煤,合计3421万吨标煤;2024E/2025E/2026E煤炭消耗量合计为0.34/0.40/0.46亿吨标煤,CAGR为10.6%。 因当地的煤炭、电力成本较低,且受益于光伏发电规模上升,新疆地区PVC生产是全国供应的重要部分,拥有中泰化学、新疆天业等大型PVC生产企业,并包含较高外运比例。据百川盈孚和钢联数据,新疆地区PVC产能在2019-2022年出现较大规模的增长,由344万吨增加至460万吨,年复合增速为10%,伴随新疆光伏装机量上升,2025年的规划投产产能达到50万吨,较24年同比增加11%。在产量方面,2023年新疆PVC产量占全国18%左右,近年来因PVC需求受地产景气度拖累,叠加新疆铁路公路中煤炭、LNG运力占比增加,新疆外运PVC量有所下降,致新疆PVC产量小幅下降。未来伴随PVC出口和下游需求恢复,新疆的低生产成本优势有望凸显,PVC产量规模或上升。 新疆地区凭借较低的电石、甲醇等原料成本,具备BDO生产优势,拥有美克化学、蓝山屯河、新疆天业等生产企业。据百川盈孚和钢联数据,新疆地区BDO产能规模持续增长,成为国内重要的供应来源,由17年67万吨增长至24年114万吨,年复合增速为7.9%,2025年规划产能23万吨,较24年同比增加21%。在产量方面,21年受益于下游需求边际增长较多,新疆BDO产量达到71.5万吨,占全国产量42%,22-24年由于行业扩产较快整体处于供给偏宽松状态,叠加新疆电石成本优势减弱,新疆产量逐步下滑。未来伴随聚氨酯、锂电等下游需求重新增长,以及新疆当地的聚氨酯企业逐步增加,有望支撑BDO产销上升。 新疆具备较低的成本煤炭以及丰富的油气资源优势,受益于下游聚烯烃疆内产能增长,据钢联数据,21年新疆乙烯/丙烯产能增加至212/144万吨,同比增长42%/16%。但整体来看,新疆的塑料消费量较低,新疆的烯烃产能规模仍较小,随着新疆的居民和工业塑料消费量上升,或将带动当地烯烃产能持续增长。 凭借新疆丰富的煤制氢和天然气资源,尿素在疆内具备较低的生产成本。2018年以来,伴随新疆水资源分配问题逐步解决,新疆农业种植规模增加较快,玉米、小麦产量均出现明显增长,带动疆内尿素装置增加,现已拥有华锦化肥、塔里木石化、新疆宜化、新疆中能等生产企业。据百川盈孚,24年新疆尿素产能为802万吨,较2018年CAGR为3%,产量占全国比例不断提高,自2021年以来占比保持11%水平。此外,三聚氰胺等工业用途需求量不断增加,据中国心连心化肥在24年中报的披露信息,新疆的三聚氰胺装置盈利能力较强,整体开工水平较好。我们认为新疆尿素产销将受益于疆内持续扩大的农业规模以及下游工业需求而保持稳定增长。 有机硅下游主要用于建筑、电子电器、制造业和纺织业助剂等领域,尤其在电子电器不断新增应用领域,例如硅橡胶可用于光伏组件上的灌封/粘结/封装材料等。在聚硅氧烷中间体DMC的生产方面,新疆凭借原料工业硅资源优势,在产能和产量上均有较大规模增长。据百川盈孚,2022年新疆的有机硅DMC产能扩张至70万吨,主要系合盛硅业新基地投产,在产量方面,2022年之后新产能逐步释放,截至24年11月有机硅DMC产量接近60万吨,占全国比例上升至30%。当前新疆有机硅产能仍较小,伴随新疆地区的电池片、光伏组件产能增长,疆内有机硅产量或有较大增长空间。 新疆凭借较低的动力煤成本,使得拥有热电机组的工业硅装置具有全国领先的成本优势。据百川盈孚,受益于光伏产业繁荣,新疆工业硅产能在2021年后迅速增加,合盛硅业、协鑫集团等企业均在此拥有大型生产基地,24年新疆工业硅产能达到227万吨,较21年CAGR为11.2%。在产量方面,新疆工业硅占据全国供应的重要地位,由于全年电价较低且稳定,较四川、云南地区的丰枯水期电价变化具备更稳定的开工率。据百川盈孚,21年以来新疆工业硅产量占全国比例达到40%以上,截至24年1-11月新疆工业硅产量为223万吨,占全国产量51%。我们认为光伏、半导体领域以及海外出口或将中长期支撑工业硅需求,叠加新疆低电力成本优势,新疆有望成为工业硅的主要生产地,规模有望稳步增长。 民爆下游主要用于采矿、基建、水利等领域。伴随新疆的城市化基础设施以及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加快,并受益于新疆丰富的煤矿资源,水利、采矿等领域对民爆的需求逐步增长。据中国民爆信息公众号,2023年新疆民爆生产总值和销售总值为34.7和34.6亿元,自19年以来CAGR分别为 23%和22%。新疆地区的民爆产品以疆内销售为主,据中国民爆信息公众号,2023年新疆工业炸药产量达到43.9万吨,自19年以来CAGR 20%。新疆的民爆生产总值和产量均处于较高增速,标志着新疆的采矿及基建需求正处于快速扩张中。 沥青下游主要应用于道路铺设,沥青产量和消费量能够反映该地区公路里程数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新疆沥青产量在2016-2021年达到高位,年均产量为1342万吨,随着全疆进入快节奏开发阶段,新疆地区整体的公路里程数大幅增加。2022年以来,新疆沥青产量由高位下降,新疆道路建设速度有所放缓,此前较高的公路里程和覆盖率为疆内农业、采矿业、制造业等提供了发展基础。 预期将拉动相关领域特种钢管(含焊管)产品需求。石化和煤化工领域使用钢管种类繁多,最重要的包含了无缝钢管、焊管和双金属复合管等;而从材质角度则包括了合金钢和不锈钢等类型。行业对钢管产品安全性要求高,因此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其中国内基本实现了合金钢管、油气运输用管线钢和不锈钢管的国产化,并且逐步开始向海外出口。管材上市公司下游产品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们认为若新疆大力发展化工行业,则所有钢管企业或都将受益,但其中侧重石化领域的不锈钢用管企业业绩弹性或最大。 近年来,新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新疆新增粮食种植面积586万亩、新增粮食产量306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粮食增产幅度约占全国的34%。其中,玉米是新疆粮食增产重要动力。一方面,在品种改良、密植灌溉等种植技术推广的带动下,新疆玉米的单产自2011年以来持续快速提升,并在2018年起赶超了宁夏、内蒙古、吉林等省份成为国内玉米单产最高的省份;2023年新疆冬小麦千亩连片实收单产762.8公斤、刷新全国大面积单产最高记录。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工作,新疆的耕地面积、尤其是粮食种植培养面积持续增加。 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政府的重要战略方向,也在最近几年的一号文件中反复被强调。其中,2024年的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提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并强调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在大面积提高单产上。此外,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有近15亿亩的盐碱地,其中有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第二次全国土壤调查数据显示,新疆各种类型的盐渍化土壤总面积达1336.1万公顷,占全国总盐渍化土壤面积的36.8%,是我国盐渍化土壤面积最大的分布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和“潜在粮仓”,近几年科研人员从育种、灌溉等方面入手开展盐碱地治理行动。比如在克拉玛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科研人员通过高产抑盐栽培等技术对盐碱地进行改良,促进棉花亩产提升。考虑到新疆仍有大量的盐碱地等或可通过育种改良和种植技术的革新而更好地利用于粮食生产,新疆的自然禀赋也使得其相较于部分其他省份或有更强的拓潜空间,我们预计农业安全战略下,新疆或将承接更多粮食供给,而具备先进育种等技术的公司或相应有望拓展市场规模。 新疆拥有辽阔的地域和适宜的气候,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良基础条件,特别是小麦、玉米等主粮,在需求端为粮食相关的化工品提供支撑。据国家统计局,新疆粮食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23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2825千公顷,同比+16%,粮食产量达2119万吨,同比+17%。对应使用的化肥近些年总体呈现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新疆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2023年达381万吨,施用量为248万吨,其中复合肥/钾肥/磷肥/氮肥施用量分别为63/24/56/104万吨,施用量占比分别为26%/10%/23%/42%。对应使用的农膜亦呈现增长趋势,21年新疆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达26万吨,地膜覆盖面积达361万公顷,同比分别+1%/+1%。 新疆资源禀赋得天独厚,能源的方面煤炭、电力,原材料方面的玉米价格低,使得新疆作为生物发酵基地具备显著地域优势。同时新疆地区土地及日照等资源丰富,2010年以来玉米单产持续上升,2019年后持续位居全国首位,将为新疆生物发酵产业降本增效,扩大商品市场应用前景构建扎实的基础。 1)支持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效果没有到达预期,可能会影响新疆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2)新疆地处亚洲中心,周边地理政治学局势复杂多变,全球地理政治学不确定性可能对新疆的稳定和发展构成挑战。 |